In the Media

  • All
  • Other Media
  •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 FT Chinese Column
重啟加密幣挖礦    推進中國碳減排

March 26, 2025

截至2025年初,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總值已超過3萬億美元。加密貨幣已從早期只受小眾追捧的專屬領域躍升為世界性金融生態系統。有別於傳統金融市場,加密幣市場全天候運作,沒有疆界限制;目前數百家上市公司、對沖基金、家族辦公室和養老基金均已配置加密資產。去年7月,美國提出《比特幣法案》(BITCOIN Act),以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足見加密貨幣躋身具有戰略意義的資產類別。

AI衝擊環境 碳排放有何轉機

December 11, 2024

今時今日,人工智能(AI)技術突飛猛進,從智能助手到自動駕駛,從工業生產到醫療診斷,AI的應用已深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預測,全球AI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324億美元增長到2027年的5124億美元。 在為AI帶來的創新便利歡呼之餘,社會各界是否意識到,這場科技革命正在悄然對地球環境造成巨大影響?事實上,AI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問題,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探究寧夏葡萄酒産業的ESG實踐

November 28, 2024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依托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近年来成为中国最大的连片酒庄葡萄酒产区。截至2023年底,宁夏产区已建成130家酒庄,另外正兴建的酒庄亦有110多家。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占全国近40%;年产葡萄酒达1.4亿瓶,占国产酒庄酒酿造总量的近半。2011年以来,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中屡获殊荣,远销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增强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港大:學界擅長梳理數據助ESG 「政商學」合作 提供解決方案幫企業

September 3, 2024

【明報專訊】學術界通過「政商學」有機結合實現對ESG發展的積極影響,並將成果傳導至政界和商界。香港大學賽馬會環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何國俊認為,跨界合作的模式之一為政府提出相關需求或搭建平台,由學術界針對性承擔科研任務,提供解決方案並為企業所用。政府亦適當提供科研資金或行政簡化,促使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以至商品化,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進步。

活躍中國碳市場的加減除法

November 16, 2023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碳市場」)旨在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下簡稱「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截至2023年7月16日,中國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運行已滿兩周年,累計交易額超過110億元人民幣,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2.399億噸。

時至今日,面對紛繁複雜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指標和日益豐富的ESG實踐,ESG已不再是企業的邊緣議題。如何精準施策、高效管理以提升自身的ESG競爭力,成為擺在眾多企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在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企業應優先採取哪些ESG策略?

【明報專訊】學術界通過「政商學」有機結合實現對ESG發展的積極影響,並將成果傳導至政界和商界。香港大學賽馬會環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何國俊認為,跨界合作的模式之一為政府提出相關需求或搭建平台,由學術界針對性承擔科研任務,提供解決方案並為企業所用。政府亦適當提供科研資金或行政簡化,促使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以至商品化,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進步。

HKU: Academics excel in analyzing data to help “Government-Industry-School” collaboration in ESG to provide solutions for enterprises

【明報專訊】學術界通過「政商學」有機結合實現對ESG發展的積極影響,並將成果...

Shopping Bas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