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erstock_2050771004-scaled-847x560-c.jpg

重啟加密幣挖礦 推進中國碳減排

截至2025年初,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總值已超過3萬億美元。加密貨幣已從早期只受小眾追捧的專屬領域躍升為世界性金融生態系統。有別於傳統金融市場,加密幣市場全天候運作,沒有疆界限制;目前數百家上市公司、對沖基金、家族辦公室和養老基金均已配置加密資產。去年7月,美國提出《比特幣法案》(BITCOIN Act),以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足見加密貨幣躋身具有戰略意義的資產類別。

monster_cover-1-847x560-c

AI衝擊環境 碳排放有何轉機

今時今日,人工智能(AI)技術突飛猛進,從智能助手到自動駕駛,從工業生產到醫療診斷,AI的應用已深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預測,全球AI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324億美元增長到2027年的5124億美元。

在為AI帶來的創新便利歡呼之餘,社會各界是否意識到,這場科技革命正在悄然對地球環境造成巨大影響?事實上,AI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問題,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Anti_ESG_4x3-scaled-847x560-c

Challenges to ESG Investment: Who’s Pushing Back and Why?

The rapid rise in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investment in recent year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Born of increasing public concern over climate change, social inequalit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s, ESG investing emerged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o investment decisions. This approach not only places emphasis on financial return but also focuses on the long-term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striving to create a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win-win situation while pursuing economic benefits.

ESG_1x1-847x560-c.jpg

國際可持續公共採購的實踐與展望

在2002年8月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上,可持續公共採購(Sustainable Public Procurement)概念首度被提出。此後,這一概念逐漸成為可持續生產和消費領域的關注焦點,並被納入公共採購制度的嶄新政策方向和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實踐範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更將之視為馬拉喀什全球氣候行動夥伴關係(Marrakech Partnership for Global Climate Action)的關鍵一環。

animals01_4x3-847x560-c.jpg

生物多樣性風險管理:全球策略及政策實踐

生物多樣性風險(biodiversity risk)和氣候風險(climate risk)都是環境問題,但兩者關注的領域和影響因素各有不同。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物種類、基因和生態系統的豐富程度;是生態系統健康、可持續性和抵禦外來干擾的基礎。生物多樣性風險是指人類活動或自然現象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可能性,可能源於生態破壞、氣候變遷、污染、過度開發和入侵物種等。此類風險足以嚴重影響人類經濟、社會和生態系統,如糧食安全、水資源和藥物研發。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以降低生物多樣性風險,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重要意義。

design3c-website-847x560-c

活躍中國碳市場的加減除法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碳市場」)旨在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下簡稱「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截至2023年7月16日,中國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運行已滿兩周年,累計交易額超過110億元人民幣,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2.399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