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HK

何國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到底怎麼做?

7 Aug 2025

1. 可持续发展到底是指什么?

  • 可持续发展其实是指一种发展方式,它能满足我们现在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对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其实很简单,就是“既要赚钱,也不能让地球和社会吃亏”。要让经济机会、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企业为什么这么重视呢?

  • 风险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能帮企业避开环境法规的麻烦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比如,如果一家公司忽略环保,可能会面临罚款或声誉损害。
  • 它能带来机会:消费者现在越来越喜欢支持绿色品牌,研究显示,可持续产品能吸引更多客户,提高销售额。投资者也青睐那些有ESG(环境、社会、治理)标准的的公司,因为它们更稳定、长期回报更好。
  • 最后,从内部来说,推行可持续发展还能降低成本,比如通过节能减排省钱,或者提升员工满意度,减少人才流失。

2. 可以介绍一下香港大学赛马会环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吗?你们主要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是?

香港大学在2024年成立,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支持的一个研究所。我们研究所就是想把最前沿的可持续理念带到企业里、生活中。我们做三件事:

  • 推动学术研究,探讨如何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包括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
  • 培养人才,通过课程和培训,帮助企业和年轻人掌握可持续发展技能;

促进产学研合作,和大湾区乃至全球的企业、政府合作,推动实际项目落地。我们的责任就是桥接学术与实践,让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我们最近和一些香港和内地企业合作,协助他们进行低碳转型、减少污染浪费的策略。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香港和大湾区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领军者

3. 可否谈一下你们最近的研究?

我们最近的研究主要围绕ESG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还有如何用数据驱动可持续发展。我们关注的不只ESG理论,而是真正怎么做。

  • 饿了么实验
  • 上市公司ESG实验
  • 公众参与实验

4.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已发布相关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港交所也在推进与ISSB准则接轨,您怎么看?

  • 做什么:ISSB这套全球准则,其实是要让各地企业用“同一把尺子”来做披露。香港和内地A+H股公司都得跟上这个国际“通用语言”。
  • 影响是:把可持续发展从“自说自话”变成有据可查,投资人看的不仅是业绩,也看你怎么面对气候和各种ESG风险,以及做了什么事来把风险转换为机遇。
  • 长远看,它会推动更高质量披露,帮助拓宽投资决策维度。同时,这种披露要求会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推进,填补传统财务信息之外的空白。

5. 不同行业企业ESG实践侧重点不同,企业应如何精准定位自身ESG关键领域,平衡短期投入和长期效益?

  • 建立自己的ESG议题库,参考国际标准比如SASB或MSCI的行业指引。看看本行业常见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比如,制酒行业可能重点关注水资源管理和产品包装环保,而互联网公司则更在意数据安全和劳工权益。
  • 识别利益相关方,比如员工、客户、投资者和供应商,通过问卷、访谈或实地调研,了解他们最关心的议题。
  • 把这些议题按重要性和对企业的影响排序,高优先级的就成为你的关键领域。这样定位,就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数据驱动、行业针对性的,确保你不走弯路。

在做决策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具体投入的成本与收益。我们的看法是,要强调ESG改善的成本有效性。投入一元钱,要产生最大的社会收益。讨论刚才的例子。

6. 您接触过的将ESG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双赢的企业有何共性?

  • 高层带头。ESG做的比较好的企业,都有强烈的领导力承诺。高层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把ESG嵌入公司DNA。
  • 注重数据驱动创新,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用量化指标追踪进展。比如,Patagonia用生命周期评估来优化产品设计,减少浪费,结果既省钱又环保。阿里巴巴则用AI优化物流,减排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实现经济和社会双赢。
  • 开放合作。他们不孤立作战,而是拉上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比如,一些企业通过供应链审计,确保上游环保,这不只降低了风险,还打开了新市场机会。结果呢?经济上,成本降了、收入升了;社会上,声誉好了、社区受益了。香港本地也有很多ESG做的好的公司,通过可持续项目,既赚了钱又帮了环境。

 

对刚起步企业有何建议?

 

一句话:小项目、小目标、多伙伴、多沟通

  • 从小项目试点起步,不追一步到位。多花点时间审视自家业务,找出ESG痛点。比如,用免费工具像SASB框架,列出行业特定议题——如果是制造业,就先抓环境排放。别想一口吃成胖子,挑1-2个关键领域起步。
  • 设定小目标,追踪进展。比如,第一年目标是减少办公室废物10%,用简单表格记录。成功了再扩展,这样短期投入小,长期见效快。
  • 多找伙伴合作。刚起步别单打独斗,加入行业联盟或找咨询师帮忙。像内地A+H股企业,可以借鉴阿里巴巴的路径,从供应链切入,逐步对接国际标准。
  • 多和利益相关方沟通。从一开始就报告进展,哪怕是小成就,也能吸引员工和客户支持。记住,ESG做得好,能帮你省钱、招人,还避开监管风险。

7. 大湾区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上的成效与挑战?

成效:

  • 起步早、高校多:港大例子、ESG 课程、硕士项目、高管教育
  • 产学研融合活跃

挑战:

  • 城市之间制度还是存在差异、人才流动、资源共享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很多企业还是比较看重短期利益,挣快钱,没有树立品牌意识。

何國俊教授

香港大學賽馬會基金經濟學教授、香港大學賽馬會環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

(8月1日香港電台 e線金融網)

Shopping Basket